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该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包括:
(一)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制度和能力建设,建立适应该市特点的装配式建筑制度、技术、生产和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培训管理,加快形成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通过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快创建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技术,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率达到40%以上或装配率达到60%以上。加大全装修住宅推进力度,外环线以内新建商品住宅(三层以下的底层住宅除外)实施全装修面积比例达到100%;除奉贤、金山外,其他区达到50%。奉贤、金山实施全装修面积比例为30%,到2020年达到50%;保障性住房中,公租房100%实施全装修。培育形成2-3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建筑工业化产业联盟。
(二)着力推广BIM技术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传统二维设计建造方式向三维数字化设计建造方式转变的革命性技术。注重整体规划与分步推进、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深入推进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应用,创建国内领先的BIM技术应用示范城市。坚持以重点功能区域为依托,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结合国际和国家标准,加快编制符合该市实际情况的BIM技术应用、数据交换、模型交付、验收归档等导则和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土地出让、项目立项、设计方案、招标投标、竣工验收、审计和归档等全流程闭合式的审批和监管模式,探索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建设管理并联审批平台,健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工作流程和市场环境。引导参与建设各方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转变项目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推进BIM技术与工业化和绿色建筑融合,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到2020年,该市政府投资工程全面应用BIM技术,实现政府投资项目成本下降10%以上,项目建设周期缩短5%以上,全市主要设计、施工、咨询服务、运营维护等企业普遍具备BIM技术应用能力,新建政府投资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阶段应用比例不低于60%。
(三)逐步推行建筑师负责制
实行建筑师负责制是提升城市建筑设计品质的重要途径。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筑业综合改革为契机,积极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拓展建筑师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建筑师及其团队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牵头负责作用。完善建筑师负责制的工作导则,强化建筑师的设计服务职责和驻场服务职责,明确建筑师的法定地位和权利义务,确保建筑师对设计及建筑全过程承担送审及监管职责,并对最终建成的建筑物履行终身负责的法律责任。完善配套管理制度,简化审批审查手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建筑师执业资格管理,引入风险管控和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强化设计企业的主体意识,激发建筑师的创作激情,搭建设计众创平台,鼓励建筑设计创意创新,为文化兴市、艺术建城提供精品。改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设计取费标准,进一步激发设计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