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与资讯 > 新闻
RCC携ECGB杂志出席“北京动物园零碳馆”项目启动仪式
     发布日期 : 2012-02-21

2月16日上午,作为教育部“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 的首个实验建筑,“北京动物园零碳馆”的赞助企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北京动物园零碳馆”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动物园畅观楼举行。RCC携《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杂志作为本次启动仪式的主要战略合作机构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后,首先由北京动物园园长吴兆铮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育部“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主任尹稚分别致辞。吴兆铮园长会上介绍了北京动物园零碳馆项目的情况,之后与尹稚院长郑重签署了“北京动物园零碳馆”赞助企业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栗德祥、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开彦、中国房地产报社总经理单大伟分别致辞。在随后的战略合作机构代表致辞过程中,《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副主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晔皓作为嘉宾主持,代 表杂志向“北京动物园零碳馆”项目启动仪式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重点强调了RCC对该项目做出的贡献。RCC出于对“北京动物园零碳馆”项目的高度认可,积极邀请知名建材会员企业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长期以来,RCC基于与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紧密合作,在绿色建筑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建树,尤其是通过《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这一载体,在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探索实践以及寻求合作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后,RCC还将继续加大力度和投入,与更多有志于绿建事业的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相关链接:*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杂志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瑞达恒建筑咨询有限公司(RCC)和北京清大卓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资子公司)联合主办,立足于中国国情,依托由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组成的编委团队,同时积极借鉴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的成熟经验,宣传中国在推进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报道生态城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方面的先进理念,同时通过实际案例推广绿色建筑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材料。杂志开设绿色论坛、专家访谈、项目案例、绿色建材及应用、资讯中心等栏目,通过严谨和科学的内容为读者展现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竭力打造一个建筑行业广大从业人员在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方面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

北京动物园零碳馆简介

北京动物园零碳馆位于北京动物园内的水禽岛上,项目深度结合绿色低碳的理念,从建筑和技术两个层面实现了对零能耗技术系统的整合,力争建成后成为国内首个实际运营的“零能零碳建筑”,将作为向广大市民提供鸟类等动植物的科普宣传以及绿色低碳科普宣传的基地。该馆准备力争获得住建部绿色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在投入运营之后再通过运营认证;同时准备力争获得取得LEED白金级认证。该馆作为清华大学教育部“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示范项目、以及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实验基地,将对其进行全年8760小时的建筑能源输入输出实时检测,为进一步走向国际,发表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论文提供基础数据。

项目采用了先进的零能耗技术体系:在建筑层面上,建筑的外墙采用双表皮系统,内表皮为轻质保温墙体,外表皮为低碳仿木板;屋面种植系统覆盖了建筑的展览与附属功能区域,加强了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与建筑及室外景观结合的雨水收集池,有利于加快雨水自然回渗的进程。禽舍在南展览在北的布局及会议南向挑檐形成建筑自遮阳的效果。自带遮阳的天窗在带来充足采光的同时也可以防止过多的辐射热量进入室内。在技术层面上,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供能,建筑全年电能耗由太阳能光伏电板提供,地源热泵系统同时进行热补给;禽舍部分的风帽,是通过对建筑形体的设计,利用烟囱效应,结合风压与热压加快禽舍的自然通风,外加建筑之上导流板的导流效应,给禽舍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室内风环境。展览区域采用风机盘管与地道风系统双管齐下:风机盘管进行新风热回收,地道风系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周边环境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减少建筑的热损耗。另外,还采用了无水马桶、XIR超节能玻璃、钢结构等多种新型生态节能的建筑措施。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致辞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致辞
签署“北京动物园零碳馆”赞助企业战略合作协议
签署“北京动物园零碳馆”赞助企业战略合作协议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副主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晔皓致辞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副主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晔皓致辞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会后合影
会后合影
北京动物园零碳水禽馆效果图
北京动物园零碳水禽馆效果图